今年以来,开发区聚焦企业发展需求,通过实施“硬举措”、优化“软服务”,积极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一是精准走访调研,对接企业需求。严格落实区 “月月都是走访月” 服务机制及区管领导挂钩帮扶机制,畅通企业诉求反馈渠道。配合完成区领导、区管干部走访企业。保障上级调研考察与媒体宣传拍摄。今年以来,各级累计走访企业200 多家次,解决问题30 余个。
二是推动政策落地,落实资金扶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宣贯政策,发布解读文章、开展专题宣讲,安排专人指导申报。277 家企业成功获批各类扶持资金 9700 余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持续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三是实施梯度培育,助力转型升级。推进优质中小企业入库、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及“专精特新”企业申报,组织 23 家企业参与南京市数字化转型试点征集。分层分类组织企业参加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专精特新 “小巨人” 辅导、生产管理效能提升等专题培训,联合协会举办企业家辅导讲座,指导华玻、中邦2家企业获评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艾思飞等 4 家企业获省级绿色工厂,中比等 3 家企业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协助康众汽配获评独角兽企业、汇聚新材料获评培育独角兽企业、乾瑞电力等 9 家企业获评瞪羚企业。
四是拓宽融资渠道,加速项目推进。开发区管委会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南京市高淳支行签订政银协同战略合作协议,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同时,定期摸排企业资金需求并对接金融部门。推进冠盛、中比等 4 家企业办理 2025 年工业领域 “两新” 超长期国债项目前期手续,指导瑞邦电池等企业入库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 项目。
五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发放 “开发区服务清册”,提供标准化办事指引。定期召开重点企业家座谈会,畅通诉求反馈渠道。规范涉企执法行为,16 家企业参与工业领域 AEO 制度拟试点,推荐 3 家 “南京市行政执法企业监测点”,梳理发布 “一家企业只检一次” 清单。协同区作风监督机构走访 15 家企业。为 4家企业发放 “绿卡”,对接教育部门解决园区员工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完成秋季学龄前儿童入园协调,推进小学、初中阶段入学工作。切实解除企业员工后顾之忧。
六是强化监测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完成 “十五五” 规划编制前期准备。开展 38 家规下工业企业绩效评价,按季度组织企业填报民营企业支行情况问卷、融资监测问卷,配合开展实体企业 “数据标准和高质量数据集” 普查,排查外贸出口企业,专项摸排银发经济、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挖掘在建项目应用场景并推送 20个至工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