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3101089/2023-72423 | 主题分类: | 旅游、文化、广播、新闻出版 |
组配分类: | 公共文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高淳区文化和旅游局 | 生成日期: | 2023-08-22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高淳这些非遗项目入选省级非遗名录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制作技艺;技艺;萝卜干;水浒;陶瓷;木雕;锣鼓;马灯;古柏;送春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高淳这些非遗项目入选省级非遗名录
日前,江苏省文旅厅发布关于第五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拟推荐项目名单公示,拟推荐项目422项。其中,高淳区推荐的十番音乐(固城十番锣鼓)、竹马(高淳小马灯)、古柏跳八恺、送春、阳江打水浒、木雕(高淳木雕)、陶瓷烧制技艺(高淳陶瓷制作技艺)、酱菜制作技艺(东坝萝卜干制作技艺)共计八个非遗项目全部入围。
十番音乐(固城十番锣鼓)
“固城十番锣鼓”又称“大锣鼓”“太平天国锣鼓”。一种民间传统音乐,多用于民间各种风俗和礼仪活动,有时和道教、戏剧音乐糅合。始于明朝,盛于晚清,是固城人民表达激情、祈求天下太平、追求幸福和谐(因十番锣鼓中的“十”有十全十美之吉祥字眼)的一种情怀体现,也是高淳人喜欢高腔高调的具体例证。
竹马(高淳小马灯)
高淳小马灯最早起源于明朝。明朝末年,当地爆发了严重的干旱,村民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便兴办了小马灯。该舞蹈由8岁至12岁的孩子组成表演队,总共有30多人扮演历史名人等人物用走阵图的方法进行表演,同时配备鼓、锣、锵、长喇叭等乐器,表演内容体现了民众对英雄、智慧、忠贞、忠义的追慕,对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讴歌,以及祈盼祖国强大、团结和谐、天下太平的愿望。
古柏跳八恺
古柏跳八恺,又名跳八怪,是国内稀有的一种古老傩舞表现形式,体现了高淳古老的文明和历史。自明代以来,一直流传于古柏镇永城村,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古柏街道永城村马氏族人的传统表演项目。
送春
高淳历来就有“出门山歌进门戏”的说法。送春,也叫唱春、颂春,是一项自由学唱、自我娱乐的民间文娱活动,在高淳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高淳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民间文化活动。
阳江打水浒
阳江打水浒是高淳区阳江镇小花村刘氏家族的武术亚舞蹈表演,代代相传。最初,打水浒主要是为了操练武功,达到强身健体、守卫家园的目的,后来则逐渐演变成群众性的民间艺术表演。阳江打水浒介于民间武术、民间舞蹈、民间戏曲之间,将各类艺术表演形式相融合,堪称独树一帜。
木雕(高淳木雕)
高淳是传统的江苏建筑之乡,木雕制作技艺源远流长,兴起于明代,盛行于清代。高淳木雕题材广泛,神话传说、戏剧人物、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无所不及,大到仿古建筑雕梁画栋,小到家庭案前摆设,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广泛的实用价值。
陶瓷烧制技艺(高淳陶瓷制作技艺)
高淳陶瓷技艺包括淘泥、拉坯、施釉、烧窑、彩绘等72道工艺。21世纪以来,在传统陶瓷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创新形成炻器窑变釉技艺、珐琅彩创新技艺、高温釉下彩技艺和浮雕金装饰技艺等“四大特色技艺”,形成了“玉泉”炻器、“尊上”珐琅彩瓷和“柯瑞牌”蜂窝陶瓷“三大产品结构”,承制了2014年北京APEC峰会、两届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3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2年6月金砖五国峰会等国宴用瓷,成为中国当代国瓷的领军企业。
酱菜制作技艺(东坝萝卜干制作技艺)
东坝萝卜干分布在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东坝村、东风村、新中村,具有300多年制作历史。东坝萝卜干为季节性生产,选用本地优良品种、生长期在70天以上100天以内的优质萝卜为原料,每年在冬至后方可腌制。东坝萝卜干经过清洗、切制、卤制、晒制、腌制等多道工序,咸淡适中,脆嫩且带有甜味,深受消费者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