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十六年(1557)十二月,积善君子夏塾葬于薛城花犇。
资料表明夏塾墓志早年出土于薛城,今存保圣寺塔园。墓志首题“明故夏公横溪六府君墓志铭”。据载,墓主夏塾,字习之,号横溪。他生于成化二十一年(1485)三月初六日,其性格沉毅,倜傥不群,慷慨有大志,不屑于细务。自弱冠时即善诗礼,然矢志不仕,终日以耕钓为乐,人称隐德君子。其家境富裕,但为人谦虚,于父母孝,于兄弟和,于童仆善,与人交往淡然如春风和融。又喜宾朋燕集,重义轻施,不计锱铢,不责厚偿,故向他求索者如市。生有3子:长子夏清,娶塘沟孙氏;次子夏湛,更名尚忠,娶龙潭邢氏;三子夏派,娶湖阳邢氏;女一,嫁东庄杨氏。孙男5人:之谟、之训、之时、之霖、之贡;孙女3人,长孙女嫁河城赵氏。夏塾教子甚严,常告诫子弟:“吾闻有以百忍胜人者,未闻有以不忍胜人者。”其子孙也多有出息,如其子尚忠及长孙之谟等均为邑庠,颇有声望,人皆羡之。夏塾卒于嘉靖三十五年七月十五日,次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葬于花犇。又据《薛城乡志》介绍,夏姓为薛城四大姓之一。其始祖国子监司业夏暹随宋高宗南渡寓居金陵,夏暹四世孙夏俭徙居长芦,其后裔分布于高淳境内袁村、郭村、松园、东坝、塔溪等地,迄今已有36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