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区政府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慢城 > 人文特色
刚柔并济的民间武技——阳江打水浒
来源: 高淳区文旅局 发布日期: 2024-07-01 10:22 浏览次数:加载中...... 字体:[ ]

高淳民间武术长盛不衰,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阳江打水浒是高淳区阳江镇小花村刘氏家族的武术亚舞蹈表演,代代相传。最初,打水浒主要是为了操练武功,达到强身健体、守卫家园的目的,后来则逐渐演变成群众性的民间艺术表演。2008年1月,该项目被列为南京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阳江打水浒源自南宋,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筑成永丰圩后,陆续有山东人迁徙而居。山东人习武之风也随之而来,其中尤以迁居在永丰圩西部(现小花村一带)的刘氏家族最为著名。小花村面临苏皖两省交界的丹湖,湖边常有盗匪出没,侵害百姓,每每至此遭遇刘氏族人抗击即溃。随之,刘氏族人习武之风日甚,武术则代代相传。

随着《水浒传》的流传,武功高强、锄强扶弱的水浒英雄形象深入民心。此时的习武除了强身健体、保家护院的理念外,又增添了一种侠义英雄、忠义为民、忠心报国的情怀。每年的冬季农闲季节,刘氏青壮年都勤奋习武。他们将武术套路编成曲目,在每年的春节期间进行巡回表演,逐渐形成套路和曲目,传演至今。

打水浒共分四场,又叫梁山战鼓,分别是散打(亦称单打)、双打、混打,最后打众场。每场开始时,伴随锣鼓节奏,两名孩童扮演“开路先锋”拉开序幕,众人再接上表演。表演时根据梁山英雄的模样各扮一个角色,头扎英雄头巾,额戴绣球花,上身着一色双排扣短褂,下身穿黄色灯笼裤,脚蹬绣花老虎鞋,个个英姿勃发。其中孙二娘、顾大嫂等女性由男子反串,上身着绿色短袄,下身穿印花布裤,颈部戴“百岁箍”,手腕戴银手镯。所执兵器各式各样,刀枪棍棒,十八般兵器全部用上。打斗的套路有“八字阵”“椅子阵”“打台面”“一里棍”“二里棍”“三里棍”“九节鞭”“板凳花”等等。内容有“八俊”、“八府”、“小师门”、“鸳鸯楼”“十字坡”“百鸟朝凤”等,真刀真枪真功夫,打斗起来刀光剑影,杀声阵阵,令人惊心动魄。

作为当地农民每年庆贺丰收、迎春祝福的重要曲目,阳江打水浒介于民间武术、民间舞蹈、民间戏曲之间,将各类艺术表演形式相融合,堪称独树一帜,对研究村俗文化以及中国农民的生存及愿望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分享到
高淳区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