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蟹肥膏黄。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高淳固城湖螃蟹即将迎来集中上市期。今年,蟹农们不再仅仅守候在塘口等待客商,而是积极拥抱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展示原生态养殖环境和严格品质管控,让带着塘口鲜气的高淳美味“爬”上更广阔的市场,直达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在团结圩沿线连绵的蟹塘间,水面波光粼粼,水草随波摇曳,一只只青壳白肚的螃蟹在水草间穿梭。邢谦杰水产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邢谦杰正划着小船,检查螃蟹生长情况。这片70亩的蟹塘,不仅是他的事业,也通过他的镜头成为了无数网友“云养蟹”的窗口。
“我是2017年返乡接手父母蟹塘的,正好赶上短视频爆发期。”邢谦杰一边操作拍摄设备一边介绍。他自学视频剪辑,将蟹塘的日常管理、饵料投喂、螃蟹蜕壳乃至捕蟹收获的点滴,制作成生动短片,发布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多个平台。“让网友直观看到固城湖螃蟹的生长全过程,这种透明化展示本身就是最好的推广。”
随着螃蟹上市季到来,他的线上推广持续加码,不定期开启的塘口直播,直接将全国网友“带”到养殖一线。“我们持有固城湖螃蟹品牌授权证书和官方检测报告,实行‘三码合一’溯源,确保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邢谦杰表示,线上展示积累的信任正转化为实际订单,预计大批量上市后将迎来一波增长。
线上推广打开了知名度,而过硬的品质则留住了顾客。邢谦杰的螃蟹凭借饱满的蟹黄、鲜甜的肉质,积累了大量“回头客”。顾客朱林焱说:“几年前朋友来玩带回去几盒他的螃蟹,都说特别鲜美。现在每年都托我来订,今年准备再寄十几盒给外地的朋友。”
夜幕降临,晚上8点过后,静谧的蟹塘边泛起细碎动静。螃蟹们纷纷挥舞蟹钳“上岸”透气,在岸边或聚集成群,或独自吐泡,憨态可掬。此时,头戴照明灯、手持捞网的邢谦杰开始了一晚的捕蟹工作。他手法娴熟地轻兜慢捞,将肥硕的螃蟹稳稳接住,再按硬度和规格精细分拣。
“目前销售的主力是三两到三两五的母蟹。”邢谦杰说,更大规格的公蟹育肥期稍长,预计十月中旬大批量上市。在适宜气候与精细化管理的双重保障下,今年螃蟹的饱满度和均匀度优于往年,整体产量稳中有增。“去年亩产值约16000元,今年预计略超。我们现在加强动物性饵料投喂和水质管理,确保螃蟹顺利度过育肥期,同时备足货源,力争让客户在第一时间尝到最正宗的固城湖螃蟹。”
从传统养殖到“线上引流+品质驱动”的新型营销模式,固城湖螃蟹产业正借助数字翅膀飞得更高更远。随着后续大规格螃蟹批量上市,这份源自固城湖的秋日鲜美,将通过屏幕链接更多餐桌。